好萊塢式的時間旅行故事喜歡將注意力集中在文化潮流和時尚上:服裝、音樂、俚語、日常技術。愛爾蘭科幻電影《LOLA》巧妙地利用了所有這些元素,但也探討了更黑暗、更全球化的問題,例如:如果德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會怎樣?安德魯·萊格執(zhí)導的處女作將 20 世紀 40 年代相互關聯(lián)的視聽文件拼湊在一起,形成一幅虛構(gòu)的拼貼畫,用令人眼花繚亂的 16 毫米膠片拼湊而成,講述了兩個有天賦的活潑姐妹托馬西娜和瑪莎的生活。這對姐妹在孩提時代獨自生活,成功創(chuàng)造了一臺接收未來媒體廣播的機器。在他們個人的、與世隔絕的朋克天堂里,他們擁抱了未來時代的叛逆風格——奇想樂隊、大衛(wèi)·鮑伊——但也發(fā)現(xiàn),當軍人搬進來時,歷史是一場危險的游戲。最終的問題是:如果大眾媒體可以改變世界,電影能否奇跡般地恢復世界?就像其角色創(chuàng)造的拼貼紀念碑一樣,《LOLA》是一部靈感迸發(fā)的奇想,風格類似蓋伊·馬丁、伍迪·艾倫的《變色龍》(1983 年)和彼得·杰克遜的《被遺忘的銀器》(1996 年)。這是一場穿越劃痕、故障和推測可能性的超現(xiàn)實之旅。